#网传中南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博士生烧伤#再度引发关注!发表时间:2022-04-27 08:39
此前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燃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背后,高校实验室管理就引发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其原因是淡漠的安全意识、简陋的硬件环境、滞后的保障制度,以及永远在抢进度出成果的科研压力。 尽管高校和主管部门普遍有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很多操作规范都是拿血换来的”,也对相关实验人员设置有准入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安全员配备不足,以及“赶进度”带来的科研压力,也使得部分高校实验室存在管理粗放、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多位科研人员指出,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是科研环境里的安全意识观念问题。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锐认为,高校的科研工作和安全工作绝不可剥离开来,需要建立高校安全管控机制,同时从制度上为年轻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安全保障。 而就在今日,网传中南大学一实验室发生事故,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博士生在事故中受伤,身体大面积烧伤,再次引发关注。记者采访获悉,此事属实。 频繁拉响的警报 这已经是近十年来,公开报道的至少第13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 2012年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化学楼6楼发生甲醛泄漏,约200名师生疏散。三辆警车和四辆消防车紧急赶往现场。事故中不少学生喉咙痛、流眼泪,感觉不适。 2012年3月6日下午6点左右,位于北四环学院桥东南方向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心实验楼发生火灾,所幸无人员伤亡,但烟雾弥漫整个大楼,多名被困楼内的人员从三层窗口二层平台疏散到楼外。 2015年6月17日下午16:30分左右, 苏州大学物理楼二楼实验室在处理锂块时发生爆炸,苏州消防调集7辆消防车参与救援,无人员受伤。 2015年12月18日上午10时10分左右,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后当场死亡。事故原因为没有意识到氢气有泄漏,高温实验引发氢气爆炸。 2016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起火。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伤亡。 2016年9月21日10时30分左右,上海市东华大学实验室发生一起爆炸事故。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另外2名学生因实验爆燃致化学试剂高锰酸钾等灼伤头、面部和眼睛,面部灼伤面积均在5%左右,眼部不同程度受伤,其中1名学生已接受眼部手术。 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2019年2月27日0时42分,南京工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火灾。 2021年3月31日,中科院化学所发生水热釜爆炸事故,1人死亡。 2021年7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一实验室就发生火情。现场一名头发着火博士后实验人员经诊断为轻微烧伤。 2021年7月27日,中山大学药学院发生一起实验安全事故。一博士生在清理此前毕业生遗留在烧瓶内的未知白色固体,用水冲洗时发生炸裂。炸裂产生的玻璃碎片刺穿该生手臂动脉血管。 2021年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燃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近日中南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一博士生仍在ICU。“受伤学生在湘雅三医院。”26日上午,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工作人员称,目前学院领导正在积极了解情况,伤者有专门人员在照顾,其他情况暂不了解。据介绍,受伤学生为该院一教授所带博士生。 以上事故多因氢气泄漏,氨气泄漏,甲醛等危险气体泄漏,实验人员操作不当,易制爆化学品存储不当导致。 实际上,在国家乃至学校层面,对于实验室运行的管理与运行均有严格规定。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显示,按照规定,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参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若从事特种设备作业和特种作业,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从业资质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实验人员应认真遵守学校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做好安全防护。 此外,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不得单独从事易燃、易爆、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性实验。 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实验室体量大、种类多、安全隐患分布广,包括危险化学品、生物、易制毒制爆材料等,重大危险源和人员相对集中,安全风险具有累加效应。意见要求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验室对所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要进行风险评估等。 在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关于实验中所需的危化品存放,高校需要制定并完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保管、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严格分库、分类存放,严禁混放、混装,做到规范操作、相互监督。 而这些印发的文件下沉到哪里,又消化了多少?! 作为从业17年实验室设备服务商,自2017年专注实验室安全存储设备的我谈一下亲身感受: 首先不得不承认总体来说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从我们的渠道商,销售部以及市场部在销售产品以及市场推广过程和客户交流中集中反应如下问题: “防爆冰箱?什么东西?怎么防爆?没听过,不需要...”-2010年左右反应最多. “没有那么多经费买专业的化学品试剂柜”-2017年以前反应较多. “我们没必要买带吸附过滤,带风机系统,带报警器的柜子,以前就用文件柜也没出过问题,就是应付检查用,报个便宜的就行…”-北京某校化学楼实验室负责人的原话. “我们没地方放,现在的普通冰箱用着也没出过问题,报废麻烦,先这么用着吧,防爆冰箱以后再说...”-语出北京大学化学系多位实验室安全负责人. “买防爆冰箱太贵了,我们还是想把现在的冰箱改装下,你们能改装么?(加个防爆稳压控制器)…”-出自北京某高校化学院设备处负责安全的院领导. “你们的气瓶存储柜不带气体报警器定两个吧,报警器太贵了,…” 等等诸多神回复,让人不寒而栗,可作为安全存储设备专业供应商的我们给客户说明实验室安全隐患以及介绍产品特点能够避免危险事故发生时,在这部分人眼里基本认为你是在“危言耸听”,也许今天的发文会如同以往一样,石沉大海,也许会被部分科研人,化学人看到,也许得罪一部分人,我不知道。但我们知道,自从转型专注危化品安全存储到现在,我们和我们的经销商不仅仅是在推销设备,因为我们选择了服务科研行业,耳濡目染培养科学人才的不易,我们更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到骨子里,我们从来没放弃任何机会向科研领域传递安全知识,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安全存储理念,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在这里我们也呼吁甚至奉劝这一小部分科研导师们,不要拿学生生命开玩笑了!你们每年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科研经费亦或几十万的项目补贴在其他地方省一省,多匀一些钱放到购买实验室安全存储设备,实验室安全培训,实验室安全管理配套设施上来,也许这些东西在搞研发过程中不像分析设备等精密仪器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它能尽可能的保护一个或一组无价的生命! 请正视和重视莘莘学子的付出和生命!下面来看看他们的声音.... |